企业名称:
地址:潍坊市北海路与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 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6号楼三楼
公司运营电话:孙经理 139 0636 9770
业务咨询电话:韩经理 135 8919 1666
邮箱: wfytjc2015@163.com
为小清河流域做“健康体检”——山东科学制定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守护沿河区域多样生态促进水环境改善(中国环境报)
“这种小鱼叫中华鳑鲏,是自然水域中清洁水体的指示鱼种之一。目前,其种群在小清河里大量出现,充分表明了河道水质的改善提升。”在小清河睦里庄源头,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样人员向记者介绍。
发源于济南西郊睦里庄的小清河,是山东省现阶段唯一一条具备海河联运开发利用条件的航道,济南段更是全国唯一一条接纳城区全部生产、生活污水的河道。今年以来,随着中华鳑鲏的频频现身,小清河水质明显改善及生物多样性稳定恢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琳琳向记者介绍,随着生态质量指数(EQI)首次纳入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以及省级对各地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生态质量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生物多样性是评价区域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全力支撑生态质量评价,回应公众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关切,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小清河流域为例,调研、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情况,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01
系统调查、摸清底数,小清河生物多样性稳步向好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全面开展小清河全流域水生生物调查,对多个点位的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等进行系统全面调查,摸清了小清河全流域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科学制定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以来,小清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本土物种逐步恢复,中华花鳅、花滑、中华鳑鲏等本土鱼类物种种群大量涌现,稳定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其中,小清河全流域共发现各类动植物、鱼类176种,包括浮游植物65种、浮游动物31种、底栖动物30种、鱼类34种、其他水生动物6种、水生植物10种。
郑琳琳介绍:“2022年,小清河物种数量相比2016年的73种增长了1.4倍,总生物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增长了1.97倍,鱼类多样性指数增长了2.4倍,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从40%提高到66.2%,鱼类种群也得到了有效恢复,物种水平达到1959年水平的57.1%。”
调查还发现,在小清河源头睦里庄出现了涡虫、水螅和山东新记录物种粗纹暗色鳑鲏,这3种生物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反映了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在入海口羊口到王道闸发现大量花鲈幼鱼,在滨州西闸发现了珍稀经济鱼类刀鲚,这一位置也是刀鲚在小清河洄游的最远记录。
“两种洄游性鱼类能深入小清河下游,说明小清河下游河道的畅通和水体生态系统处于健康水平。”郑琳琳介绍说。
02
技术创新、科学监测,构建水生态综合评价体系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光介绍,此次小清河生物多样性调研监测,中心坚持技术创新、科学检测,将监测评价指标由COD、氨氮理化指标转变为理化指标+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监测评价,既包括传统的手工采样和实验室显微镜分析,也包括先进的环境DNA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等,做到多手段发力、多维度评价。
依托调查数据,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建本地化水生态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小清河水生态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环境因子与生物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浮游植物特有物种数、微生物特有群、中华鳑鲏种群多度、鱼类多样性指数等9项生物指标,不同程度反映水质状态,建立起从物种到种群再到群落水平的三级生物指标体系,为构建黄河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助推水质监测迈向水生态监测。
03
“河—海—湿地”统筹,保障沿河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
针对调研发现的小清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依然脆弱、敏感、不稳定,各地生物监测和综合评价能力不足以支撑环境管理,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议,要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重点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小清河沿线各市应进一步加强沿岸湿地资源、物种、植物、动物等多样性保护,实施沿岸带生态系统防护工程。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本底调查,建立本底物种资源数据库。建立重点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早期预警、应急与监测能力。
在完善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方面,借鉴长江水生态考核指标、EQI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符合山东实际的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基于流域的水生态监测网络和前沿技术平台,实现快速精准的水生态监测与生态评估。成立生物多样性养护中心,开展洄游性鱼类专项研究,为渤海湾洄游性鱼群的维持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撑。
解决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核心在水。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议,坚持“四水四定”,打造“河—海—湿地”统筹的水资源循环格局。综合考虑水资源可行性和入海口湿地保护修复规律,加快实施河道干支流及入海河路的生态补水,保障沿河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大力实施退养还湿等生态治理项目,修复滩涂湿地和河口新生湿地,提升入海内部流域湿地的水系连通性,促进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引导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部门合作机制,探索形成研讨、奖励、举报、听证等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制度。依托湿地公园、自然博物馆、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加强公众和媒体的参与监督。建立部门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