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环境检测,环境检测机构,环境污染检测

新闻分类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地址:潍坊市北海路与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 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6号楼三楼

公司运营电话:孙经理 139 0636 9770

业务咨询电话:韩经理 135 8919 1666

邮箱:   wfytjc2015@163.com


全文实录丨山东召开“抓环保 促发展 走在前”新闻发布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 行业资讯

全文实录丨山东召开“抓环保 促发展 走在前”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2-03-02 作者:转载 点击:

全文实录丨山东召开“抓环保 促发展 走在前”新闻发布会


2022年2月2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辉,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安全应急与舆情处处长徐本亮,介绍我省“抓环保 促发展 走在前”相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宋德印主持,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参加。以下是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宋德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女士,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辉先生,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安全应急与舆情处处长徐本亮先生,介绍我省“抓环保 促发展 走在前”相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侯翠荣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记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PM2.5浓度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改善,首次进入“30+”阶段,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六成;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幅度全国第一,在2020年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消除五类水体。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省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攻坚之年。今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守底线、提质量、惠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贯彻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作战方案,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聚焦三大指标,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缓解臭氧污染,持续推进VOCs综合治理;聚焦降低PM2.5污染,推进减煤控车,完成水泥、焦化等行业全链条超低排放改造;聚焦减少重污染天数,推进精细化管控,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二是抓实三个关键,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分类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实行“河流湖泊—断面—排污口—排水单位”全链条管理,完善“一河口一湿地”布局;综合整治南四湖东平湖流域污染,科学论证“两大湖”清淤方案,保障南水北调调水水质;高标准建设“美丽海湾”,完成1.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构建“流域—河口—海湾”联动防治污染机制。三是以点带面推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狠抓土壤安全利用,高质量建设青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趟出路子、作出示范;整县制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新增完成559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500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作用,推动宝贵的资源环境要素从旧动能当中转换出来,向发展质量更高、综合效益更好的项目流动,积极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深入推动“四减四增”。明确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的2022年度任务,推动低效落后产能淘汰,1520万吨地炼产能、115万吨焦化装置产能整合退出,推动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应退尽退。二是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出台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做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强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济南、青岛、淄博三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建设10家左右生态工业园区。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开展10个左右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并给予奖补。遴选6家左右第二批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新增试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力争为试点项目新增10亿元以上的金融授信额度。四是深化排污权交易试点。支持东营、临沂2个试点城市完成排污权收入管理、价格管理、交易流转等配套政策制定,适时开展线上排污权交易,探索用市场化手段拓宽污染物总量替代指标来源。五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我省碳达峰、碳中和“1+1+N”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监督管理,支持济南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建设烟台“双碳”示范区。实施海洋蓝色碳汇行动,探索建立测算评估标准体系,推动海洋碳汇交易试点示范。


三、强化服务支撑保障


主动服务“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全力服务经济平稳运行。一是优化环保政务服务。建立2022年服务重大项目进展台账,提前介入,跟进服务。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提速、即来即审,提高审批效能。在产业园区试点建设项目环评“打捆”审批,鼓励同一园区、同一类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联合编制一本环评文件,单个项目不再开展环评。深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具体建设项目,可通过引用规划环评内容、减少章节等方式,简化项目环评文件。帮扶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首次申领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减到20个工作日。推介100个“抓环保、促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印发全省学习借鉴。二是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加快推进500亿元以上的环保专项金融支持资金落地生效,会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出台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融资需求。编制《山东省环保金融政策一本通》,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环保金融政策。三是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执法。将省级重点项目和环保管理水平先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行“无事不扰”,减少现场执法检查。企业问题整改核实通过企业服务端线上办理,问题整改审核时间由1个月压减至3天以内,2022年非现场执法数量较2021年提高10%以上。实施正面清单动态调整,依托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差异化执法,对符合6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情形的依法减免处罚。


四、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统筹发展与安全,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一是提升固废监管能力。聚焦“防风险、守底线”,不断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开展新一轮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研究制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建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示范引领和退出机制。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系统,在重点监管企业推行视频监控。以黄河流域为重点,推进全域争创国家“无废城市”。二是完善核与辐射监管网络。强化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运转省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全省放射源在线视频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加强海洋辐射监测,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抓好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三大环节,突出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时期环境风险防控,组织全省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设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依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打造“一库专能、多库联动、物网互联”的环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现环境应急指挥一体化、智慧化。全面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要素,实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图一策”。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刚才,侯厅长提到要推介100个具有影响力的“抓环保、促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印发全省学习借鉴,请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优化、倒逼、服务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严把生态环境质量关的同时,采取了创新监管模式、精简审批流程、提升执法效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一系列措施,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工作亮点纷呈、经验宝贵,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鼓励先进、营造氛围、引领示范,去年年底前,我厅联合省工商联、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抓环保 促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各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投稿,我们共征集到典型案例300余件,按照注重实效性、典型性、可推广性的原则,最终筛选了100个典型案例。这100个典型案例包括优化行政管理服务层面典型案例57个,企业转型发展层面典型案例43个,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涵盖了水、气、土、固废等各方面的治理创新举措。优化行政管理服务层面中,既包括各级有关部门、单位通过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衔接整合、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也包括基层立足地方实际、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做法,切实证实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企业转型发展层面中,包括企业严格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强化企业环保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的坚定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把100个典型案例印发各地借鉴学习,也会在山东环境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也欢迎各位媒体记者采访报道,为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能否介绍一下2021年度全省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和下步计划?



我省气候属于典型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6-9月汛期降雨集中,河湖形成径流,汇集全年农田、沟渠存水,有“零存整取”之害。因此该时段历来是决定我省全年河湖水质能否达标的关键时期。2020年8月,我省受持续强降雨带来的河湖泄洪、面源污染冲刷汇入等影响,当月地表水河湖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出现下跌、劣V类水体比例陡升,对完成“十三五”碧水保卫战任务目标造成了较大被动。2021年4月,为确保汛期河湖水质平稳度汛,我厅会同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印发了《全省2021年度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通过3个月的专项行动,全省累计出动8000余人次,排查河湖1746条(个),攻坚整改点位7770处,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水质的突出环境问题。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在2021年8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4%的背景下,当月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实现同比改善29.4个百分点,清除了劣V类水体、同比改善10.5个百分点;全年尽管遭遇了1951年以来的第二位降水量和超长秋汛影响等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但国控断面2021年度优良比例逆势达到75.2%,同比改善13.1个百分点,提升比例全国最高;在上年度历史性消除劣V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消除了V类水体,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平。


2021年,尽管我省汛期水质保障整体取得积极成果,但期间也遭遇了上游省份在卫运河、金堤河集中泄洪,省内部分流域区域农田积水集中排放,化肥农药农业面源直接影响河湖水质等突出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再完善、再细化、再提升,全力保障2022年全省重点河湖汛期水质实现稳定达标:一是自2022年起,每年定期组织实施排查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并在汛前集中开展攻坚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巡查对影响河湖水质问题做到“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实现常态化管控;二是结合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组织各地识别河湖汛期首要污染因子,锁定污染来源,针对性制定整治方案,实现精准化处置;三是梳理2021年清理整治期间发现的部分新的水质隐患,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级河湖长及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指导地方建立完善工作推进和协调督导机制,实现制度化管理。



“十大创新”里提到要“加强风险防控创新”,请问今年在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方面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风险防控,就是要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持续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主线,聚焦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全力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去年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全覆盖的省份,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将重点建设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一张图”,加快推进环境应急相关数据整合,探索环境应急指挥一体化、智慧化,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是深入推广实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图一策”。在总结我省前期4条河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完成北大沙河等11条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图一策”实施工作,全面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要素,实现水风险、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统筹”。


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在已建成3个省级、27个地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库的基础上,继续依托行业重点企业,分行业、分区域打造“一库专能、多库联动、物网互联”的全省环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及时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基础保障。


四是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与技术比武活动。演练比武竞赛是我省生态环境系统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综合实战性技能竞技类活动,被评为省级“十强”产业争先创优劳动竞赛项目,是提升全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良好平台。今年的演练比武竞赛活动将更加突出实战,全面历练环境应急队伍协调联动、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际执行力,达到“以练为战、以战促训、平战结合”目的,为确保山东省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请问在推进“四减四增”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今年将着力推进哪些工作?



今年是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今年的成绩决定了许多目标任务的最终结果,我们将按照有关要求,积极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方面。整合退出单独厂区100万吨以下独立焦化企业115万吨产能。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年产能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工程轮胎、航空轮胎、宽断面无内胎除外)、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缺气保用轮胎、赛车胎高端产品、超低断面轮胎除外)企业全部整合退出,淘汰不能实现密闭式自动投料的炼胶机及不能实现充氮工艺的子午胎行业硫化设备。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按照“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


二是严控重点行业新增产能方面。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总量控制刚性要求,深入实施“四上四压”,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能总量控制要求和产能置换办法。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方面。推动重点行业完成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开展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玻璃、陶瓷、铸造、有色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推动生产、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产品,从源头减少VOCs排放。推动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四是发展新动能、新产业方面。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推动以风电装备、核电装备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济南、青岛、淄博等环保产业集群。



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我省在放射源监管、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我省是核技术利用大省,目前有放射源数近万枚,放射源转让、异地使用活动频繁,如何确保放射源安全、化解消除风险隐患是辐射监管的首要任务。为此,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每年都开展持续性、交叉式放射源隐患排查,实行放射源情况“平安日报告”制度,防范放射源失管失控。同时,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省级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将全省辖区内所有放射源暂存场所、固定放射源使用场所及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视频监控信息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大数据平台联网,实现了对涉源单位正常使用放射源和废旧放射源的全面实时监控,做到全省放射源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该系统具备三项功能:一是24小时连续视频监控及信号传输,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可通过监控平台实时查看放射源情况;二是具备摄像采集及视频传输异常情况的报警功能,能将报警信息以短信形式及时推送给各级监管人员,监管人员可随时查收并赶赴现场核实;三是一旦发生辐射事故,通过监控视频可回溯现场情况。同时,配套制定系统监管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异常处置及运行评估等监管要求,保障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平台的建成运行丰富了我省放射源安全监管手段,由单一人工现场检查方式升级为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可督促涉源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降低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发生的风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全省放射源在线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完善升级系统功能,增加放射源辐射剂量实时监测模块,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管效能,筑牢我省辐射环境安全防线。



请问生态环境领域在服务企业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下真功夫,出真措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创新力,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厚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主要举措有:

一是重塑涉企服务流程,提升企业办事“新体验”。全力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实现线上线下办事一个标准、一套材料、一体化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由33项优化为27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承诺办结时限压减率由34.2%提升至82.3%,时限、要件达到全国最优,能即办全部即办。在省级许可事项中首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电子证照。完善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厅网站设立在线咨询专栏,企业满意率100%。

二是主动靠前服务,靶向发力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建立服务重大项目清单,明确专人联络,提前介入跟进企业需求,将问题解决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二是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开辟总量指标来源渠道,建设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可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三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评议生态环保工作,采纳代表建议,完善政策措施10余项;邀请相关代表和专家参加厅长办公会研究项目环评,共同为项目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四是简化环评内容。通过“打捆”审批、联动规划环评、共享监测报告等方式,简化、优化环评内容。对污染产生量、排放量和环境影响程度很小且风险低的47小类建设项目实行环评长期豁免管理。

三是强化放管结合,守牢绿水青山防线。在执法监管上常态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放宽清单准入条件,严控清单禁入底线;对清单企业减免现场检查,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长实效上肯定、认可企业守法行为,使企业解放手脚、心无旁骛抓生产;加大正向激励力度,鼓励多部门联合激励,持续发挥清单导向作用,实现“守法者无事不扰,违法者利剑高悬”。同时,严厉打击环评弄虚作假,建立环评分析比对预警机制,强化技术复核、现场检查等环评常态化监管,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整理:宣教中心 


相关标签:环境检测

最近浏览:

在线客服
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