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
地址:潍坊市北海路与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 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6号楼三楼
公司运营电话:孙经理 139 0636 9770
业务咨询电话:韩经理 135 8919 1666
邮箱: wfytjc2015@163.com
又踏层峰望眼开——山东高质量决胜全面小康述评(大众日报)
仲夏的黄河两岸,蝉声萦绕,处处绿荫。
“全面小康迁新居,儿孙打工进园区;76岁住楼房,全家老少喜洋洋……”6月30日,梁山县赵堌堆乡翠屏家园社区,年近八旬的闫记方在家里弹奏凤凰琴,唱起了自编曲。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小康战略构想提出时,家住滩区的闫记方土房被黄河水冲垮,东凑西借才重新盖了座半土半砖的房子。而今,全家搬进镇驻地的社区楼房,生活殷实富足,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从提出战略构想到全面建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从提出战略构想到全面建成,齐鲁儿女始终与党同心、与国同行、与时代同步,绘就了一幅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壮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九大改革攻坚行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各项事业向着总书记要求的、全省人民期盼的方向前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山东锚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向着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砥砺前行,昂扬再出发,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这是穿越梦想走在前列的伟大进军——
“五位一体”同向发力、全面进步,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6月25日,中科新经济科技园、黄河体育中心等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肩负着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任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向南近300公里,东明县黄河滩区。
今年5月底,随着东明县12个滩区村的村民选房、领钥匙,山东黄河滩区28个新建村台社区全部实现分房到户,60万滩区群众圆了安居梦。
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全面小康的一张张蓝图成为现实,走在前列的一张张画卷徐徐铺展。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纪录,见证强省步伐——
“十三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元和7万亿元大关,2019年达到7.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生活变迁——
2012年到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5%,城乡收入倍差由2.6降至2.4;城镇新增就业连年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增长11.1%和13.3%;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数增加24辆、增长89%以上……
抚今追昔,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山东勇立潮头、踔厉风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跃上大台阶,彰显了奋勇争先的齐鲁力量。
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619号,山东省档案馆。酥脆发黄的纸张上,复写山东省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字迹已不那么清晰。但一字一句,凝结着当年4800万山东人改天换地、奋斗争先的热望。
从那时起,山东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解放牌蒸汽机车“八一号”;投产中国第一个氧化铝厂;制造出第一批黄河牌重型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改革开放前的30年,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乘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敢闯敢试的山东人民,把握历史机遇,争做时代弄潮儿,以自己的创新实践,创造了生动鲜活的齐鲁样本。包产到户先行突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基础建设走在前列,创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村改革经验……山东全社会创造力激情喷涌、澎湃勃发,在诸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对山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强省建设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甚至转折性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和进步,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十三五”期间,山东奋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着力做大做强“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四新”经济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的30.2%,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山东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这是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持续接力——
凝心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莒南县厉家寨村77岁的村民厉月钦没有想到,一颗颗樱桃竟成了脱贫致富的“金果果”。随着“复兴号”高铁开进厉家寨站,到村里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蒸蒸日上的好日子,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十年就有九年歉”的穷山窝。
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硬指标,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山东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按照“2016年-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工作部署,拿出真招实招硬招、下足绣花功夫攻坚克难。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2016年,山东73%的行政村有贫困人口,呈“插花式”分布。山东拿出“绣花”功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精准施策出实招、精准推进下实功、精准落地见实效,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山东把菏泽和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200个重点扶持乡镇(街道)、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这“4个2”重点区域和黄河滩区作为深度贫困区域,把“老病残”作为特殊贫困群体,进行重点攻坚。
越是临近最终的胜利,越是艰苦卓绝的时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时间紧、任务重。决战时刻,须有关键之举、非常之力——山东省委及时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向全省发出大干300天、攻坚一整年的冲锋号,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苦干实干,换来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省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4%到基本“归零”。今年6月15日至16日,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吹响了在新起点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进军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攻坚,为了齐鲁大地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5年前,山东空气质量曾一度堪忧。出重拳、下实招,山东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八场标志性战役,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去年,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分别改善37.0%和14.2个百分点,以此为代表,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备豫不虞,居安思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迈过的关口。实施“金安工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持续锻造平安山东、法治山东“金招牌”;坚持以人为本、高位推动、领导包案、系统攻坚、源头治理,用法用理、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近年来,山东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不断战胜全面小康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这是人民至上凝心聚力的伟大征程——
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全面小康的情感刻度,凝聚起万众一心向前进的强大动力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山东“由大到强”跨上新台阶的雄壮交响,也是全省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日益织密织牢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地、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
生活殷实,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标志,也是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直观感受。
不久前,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的蔬菜大棚里,新鲜尖椒平均每斤1.5元的批发价,让村民心里乐开了花。“全村大棚700余座,户均3.6座,仅靠种菜,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超过4.5万元,人均纯收入更是20年前的六七倍。”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说。
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是全面的小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同向发力、全面进步。实实在在的小康,必须让老百姓能切实感受到物质、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美好变化。
“十三五”期间,山东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划分15.8万个网格,配备26.9万名网格员,让一件件“天大”的小事得以及时解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县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全覆盖……
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人民至上的情感刻度。近年来,山东每年梳理一批就业、社保、教育、住房、医疗等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映生辉,合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开年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圆梦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走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程,奋进中的山东,如今又站上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找准定位,科学谋划,确立了“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的目标任务,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蓬勃的朝气,投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实践。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走在通往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大道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齐鲁儿女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苦干实干,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 大众日报